儿子连打4个电话,富阳这位ldquo
2021-8-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593086.html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像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
7月29日至8月16日,半月有余,在那高高的山上,富阳援藏医生宁玲利,正摊开长达一年半时间的书卷,起笔落下援藏故事的开端。
坐着时间长了头晕,活动间隙需吸氧8月,立秋已过,富阳炎热的夏季还未远去,向西公里之外的那曲,却正值雨季,那曲河水势上涨,蜿蜒流淌,沿途滋养藏北草原,一路奔向西北河怒江。
这个季节的那曲,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时,可单穿短袖,一到夜里,大雨下个不停,高原的风呼啸着临窗而过,冻得人只能穿上羽绒衣。
极端天气加上海拔米以上,初进雪域高原,宁玲利有些不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速,心率从平时的60多次/分快到90次/分以上,氧饱和度只有83%—86%(在富阳当地,一般在98%—%)。
援藏医生经拉萨入那曲,左二为宁玲利最初几天,宁玲利根本不能像平时一样行走和蹲站,多走几步都十分艰难,这才真切体会到什么是高原反应。这种痛苦,是所有援藏干部都要经历的第一关考验。
所幸,她身体素质好,经过几天的休息和调整,身体氧饱和度基本恢复到90%以上,可以进行正常行动。相比于第九批其他援藏干部的失眠、喉咙痛等反应,她已算适应得比较快、比较好的。
“坐着时间长了还是头晕,如果长时间活动,中间就要去吸氧,以缓解缺氧状态。不是大致适应了就行,每天都要适应。”宁玲利说。
初在高原坐诊
医院是医院,一栋黄色的楼将是她此后一年半常驻之地,楼房不高,大门口目之所及即是辽阔草原。
医院
医院门口草原
初坐诊,仍在妇产科。宁医生热情高涨,很快,她就感受到了压力——虽说医院医院,但是相对于富阳,医院设备等都非常简陋短缺。当地妇女看诊,白带常规无处检验,门诊看病大多靠肉眼和内检(部分当地妇女同胞不希望被内检)等,更别说手术条件。
宁医生坐诊吉吉女士23岁,来看诊的时候,怀里抱着哺乳的奶娃娃,口述腹痛。经过沟通,宁玲利给她做了内检和尿淋球菌检验,确定为盆腔炎。还有一位妇女,一个劲地说自己经血多,经简单检查,还有严重贫血,宁玲利说服她做了B超,发现黏膜下肌瘤已长得非常大,医院无法进行手术,便医院手术治疗。
“尽快调整适应,让人生高度和价值,随着海拔上升得到充分体现。”遇到困难,宁玲利默默鼓励自己,除了保证自己不成为“高原反应病人”之外,她在摸索中,逐渐适应现有诊疗条件的看病方式。
8月10日至8月15日,是年的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节。宁玲利所在的杭州医疗团队,在适应工作之余,赴赛马节开展义诊。
宁医生在义诊中为藏族同胞测量血压
一天为近百人测量血压、提供咨询,尽管每天在吃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宁玲利还是颇为疲惫乏力,中途起身吸了几次氧以平稳身体状态。
宁玲利在赛马节
那曲市色尼区委书记李东得知杭州医生在赛马节上义诊,特意过来看望他们。“感谢你们,好好干,为医院开展特色专科努力。”李东鼓励他们,宁玲利把话听进了心里。
色尼区委书记李东一行
看望义诊的杭州医疗分队
同一片天空心连心
天晴的时候,那曲天空湛蓝云朵洁白,高原的风吹过,白云在蓝天变幻出各种形状,自由游走。
这样的时刻,宁玲利的思绪也会飘游远方,惦记远在富春江畔的家人、朋友、同事,尤其是两个孩子。
最近的周日,儿子一个下午打了四个电话给宁玲利,第三次视频通话,儿子说爷爷烧了他和妹妹最爱吃的菜,可是没有胃口,哭着说想吃妈妈做的菜。
再懂事的孩子,总会想念妈妈的啊!宁玲利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看到妈妈流泪了,儿子立刻乖乖说去吃一大碗饭。尽管宁玲利笑着表扬了他,内心的酸涩在那时那刻依旧翻江倒海。
家人总是宽慰宁玲利,放心吧,放心吧。同事们有时会去看望两个孩子。富阳区卫健局负责人、区妇保院负责人也经常关心宁玲利的身体、工作、家里情况,在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