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超声药物导入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

2018-4-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导入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对照的原则,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超声药物导入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仅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病情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值水平升高,TNF-α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超声药物导入法配合传统中药保留灌肠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疗法,且进一步提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检测或可以揭示综合干预疗法的作用机制。

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病变主要局限于输卵管卵巢和盆腔结缔组织,虽然慢性盆腔炎是属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但近年来由于性观念的改变、不良性行为和多次人工流产等因素导致患者感染机会增多,慢性盆腔炎发病率也正在逐年增高,成为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患者长期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使得慢性盆腔炎已成为了一个社会公共健康问题。因此,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对于恢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很多,目前效果并不甚满意,笔者应用超声电导靶向治疗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来自年7月——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妇科病房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51岁;有盆腔炎性包块10例,术后粘连6例,盆腔积液8例;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40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8.57岁;有盆腔炎性包块7例,术后粘连8例,盆腔积液10例;病程3个月——5年。两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血清TNF-α值(肿瘤坏死因子)0.03ng/mL。2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40例,疗效显程度及血清学检测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妇产科学》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制定,病史:多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症状: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骸部胀痛,疼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伴有月经不调,不孕,白带增多,可有低热、疲乏,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输卵管炎时在附件区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附件区可有片状增厚、压痛,或触及到包块,辅助检查:B超可见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盆腔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并排除肿瘤及其它病变。

1.3纳入标准

凡是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50岁的有性生活史女性,血清TNF-α值0.03ng/mL,无其他器质性病变,能够遵循治疗规定并获得知情同意者。

1.4排除标准

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盆腔疼痛者;盆腔炎合并其他疾病者;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期;妊娠期或欲妊娠、哺乳期妇女;近期应用其他药物治疗者;不能完成基本疗程,依从性差的患者;难以随访者。

2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2.1治疗方法

3.1.1观察组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药物组成:败酱草30g,惹芭仁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延胡索20g,当归20g,赤芍15g,随症加减:疼痛较剧加木香15g,制香附15g;热毒炽盛加鱼腥草25g,黄柏20g;有包块加三棱20g,羲术20g,上方加水mL,浓煎至mL,去渣取汁,药汁温度39-41℃为宜,患者排便后,取侧卧位,经肛门插管约15cm深处,每次50-mL药液结肠灌注,保持侧卧位半小时后将药液排出,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2)靶向经皮给药:观察组每日使用超声药物电导治疗仪进行治疗,将超声药物电导贴片固定于治疗头凹槽内,贴片放入金属碗中,固定在脐下小腹两侧,向骨盆方向透皮治疗30min,治疗后1h内自行去掉药片,1次/d,lOd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2.1.2对照组

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体治疗药物、方法和疗程同观察组

2-2观察指标

2.2.1症状及体征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局部体征(妇科检查)的变化

2.2.2超声检查

采用超声探查盆腔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超声科做盆腔超声检查,所用彩超仪为美国GE公司生产,型号VolusonE8,由辽医院妇科超室检测。

3.2.3血清TNF-α值(肿瘤坏死因子)及IL-2(白细胞介素-2)值检测。

两组患者就诊时抽取外周静脉血2mL,r/min离心,离心后取血清,置于一80℃冰箱保存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2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录入审核后进行数据锁定,所有的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疗效观察

3.1评分标准

症状及体征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盆腔炎症状及体征评分标准制定: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腰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级标准:重度,积分≥15分;中度,积分10-15分;轻度,积分5-9分。

3.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下腹坠胀及腰骸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下腹坠胀及腰骸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二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mL,并95%;有效:治疗后下腹坠胀及腰骸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ml,并70%;无效:治疗后下腹坠胀及腰骸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30%。

3.3结果

3.3.1两组总疗效评价

观察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6.37,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8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2病情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病情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3.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2、TNF-α。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值水平升高,TNF-α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学属“妇人腹痛”“热入血室”“带下病”等范畴,慢性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多发病,且反复发作,迁延数年难愈。邓月娥等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湿浊之邪与癖血相搏结,湿癖阻滞伤及冲任二脉而致“湿癖”的发病机制,多数医家已达成共识,因此祛癖除湿法是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治则。现代药理学研究称,除湿化癖中药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活血化癖中药具有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降低炎症局部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慢性盆腔炎中药内服临床治疗效果虽满意,但由于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口服中药病人难以接受,我们临床采用清热祛湿、活血化癖药物行中药保留灌肠,该疗法是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药浓煎剂通过肛门给药、保留灌肠的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中药保留灌肠由于病灶局部药物浓度相对升高,有效成分吸收后可直接作用于炎性靶器官,可以使药物离子不断通过直肠勃膜吸收入血或直接渗透到盆腔,作用于盆腔病变组织,直达病所,发挥药效,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解粘连以利于盆腔慢性炎症及炎性包块的吸收,克服了因慢性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盆腔血液循环差、全身用药难以到达病灶的缺点,同时中药保留灌肠避免了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一种药物渗透的新疗法。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电致孔技术、超声空化技术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的综合应用产生促进药物的透皮叠加作用,给药速度快,通过超声波对流转运、辐射等功能的强力驱动作用,使药物沿人工生物通道直接进入病变的器官和组织,并迅速形成药物高浓度浸润区,使组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加渗透,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组织的营养;同时可使肌张力下降,结缔组织的延展性增强,软化瘫痕,松解粘连,有消炎镇痛的作用;超声波还可使组织酸碱度向碱性方向转变,增强酶的活性,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使损伤的组织修复和器官功能恢复正常。这种给药方法避免药物在肝脏首过效应、不受胃肠道的消化酶的降解破坏,无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药物在病变局部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代谢缓慢,作用时间长久,无任何毒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为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本临床观察显示,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癖作用的药物行中药保留灌肠,活血化癖药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清热解毒药则可促进炎症吸收,将超声药物导入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进而改善局部疼痛与体征,提高临床疗效,较单一给药法疗效确切。本临床观察发现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TNF-a水平显著下降,IL-2水平显著上升。研究表明二者是参与炎症调控的重要的细胞因子,提高IL-2水平、降低TNF-a可能是综合干预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抗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分泌TNF-a,降低外周血TNF-a水平,或是通过活血化癖药阻断TNF-a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等来实现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应提升IL-2水平,降低TNF-a水平从而控制盆腔炎症发展,提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检测或可以部分揭示综合干预疗法的作用机制。

慢性盆腔炎多迁延不愈,本研究利用超声药物电导法配合传统中药灌肠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疗法,经证实临床有效,在治疗上达到了相辅相承的治疗目的,将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盆腔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粘连组织的松解,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本临床观察统计数据表明,应用超声药物电导法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患者依从性好,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病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长按







































甘露聚糖肽价格
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by/8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