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髎穴治疗腰痛腹痛便秘盆腔炎子

2016-10-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下髎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腰痛、腹痛、便秘、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作用;下髎穴的位置: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详见本文图解下髎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位于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

腰痛、腹痛、便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痛,阴痒、小便不利、腰骶痛等;还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下肢瘫痪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性功能障碍等。

下髎穴配气海穴治疗腹痛;配筑宾穴、太溪穴治疗痛经;配风市穴、昆仑穴治疗腰痛、下肢痿痹;配足三里、天枢主治泄泻。

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下髎穴,直刺1-1.5寸。

下髎穴,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缓解治疗腰痛、腹痛、便秘、带下、小便不利等;现在多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下肢瘫痪等。下髎穴的功效:疏导水液,健脾除湿。下髎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疗腹痛;配筑宾穴、太溪穴治疗痛经;配风市穴、昆仑穴治疗腰痛、下肢痿痹。

按摩下髎穴的手法:下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针刺下髎穴的方法:下髎穴直刺1-1.5寸。

当您读完本篇文章,请您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将它分享出去,让我们一起传递健康、传递正能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qq.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hl/1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