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巨子史量才一生中的三个关键词泗泾

2024/3/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初期白癫疯怎么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07.html
从唐朝‘进奏院’《开元杂报》的诞生,到如今手机网络普及后的讯息速达,我国新闻报业经历了一个慢长而又繁复的更新换代的过程,而观及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报业巨子史量才。史量才曾经营的《申报》自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至年停刊,前后历时78年,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经历了自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的时局动荡,也见证记录了那个时间段我国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量才作为《申报》的主舵手,在那个那个特殊时期,一边应对各方面压力,一边秉持‘生前不做亡国奴,死后不做亡国鬼’的爱国思想,不遗余力带领《申报》以尽大可能记录、见证、影响着新中国成产的险阻历程。史量才的一生,是非凡的一生,也是英雄的一生,而在他漫漫生平中有这样三个关键词,他们互相成就,互相影响:泗泾:第二故乡史量才年出生于江苏江宁县,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江宁县。史量才的父亲曾经是位走街串乡的货郎,以贩卖中药材为生,后来生意不错,赚了些银钱,但思谋着找个地方稳定下来,当时江南名镇泗泾很得史量才父亲欢心,原因有三:一是因上距离上海近,交通方便,便于做生意;二是泗泾风光不错,加之原有景致‘三桥一塔’,在史父看来是块福地;三是和老友一拍而合,对方愿意合资在泗泾购置店铺合开药铺‘泰和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史父落脚泗泾显然势在必行,而这也会史量才后续在泗泾的生活学习埋下了伏笔。史量才七岁那年,母亲生下妹妹数十天后因患产褥热不治而亡,史父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托由亲戚照顾,然后将史量才带去了泗泾。史量才的父亲老年得子,43岁那年才生下长子史量才,因此待其很是厚爱。史量才稍稍懂事,便被史父送去私塾识书认字,而史量才也表现得很是勤奋刻苦,尤其他的诗文天赋更是过早就显露出其与众不同的天分,直至年,史量才以松江贡院参加童试第9岁的好成绩中了秀才,结果却有落第者不服诬告,迫使史量才被取消生员资格。科举受挫的史量才眼见制度不公,又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所以毅然放弃了科举考试,与松江雷继兴、龚镜清等志同道和的年轻人一起研学日语以及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识,后于年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深受知识兴国的思想影响,年年仅22岁还在读书的史量才年假时候回到泗泾故里,便多方奔走,在镇米业公会和米商及马相伯等乡绅支持、资助下,创办了“泗泾米业养正小学”(现与泗泾小学合并)。不仅如此,他还于年把高昌庙桂墅里女子学堂盘了下来,创办上海女子蚕桑学校。说到这里,也就不得不说说马相伯,马相伯作为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在泗泾时与史量才毗邻而居,在学识、思想及境界方面,对史量才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更为可贵的是,泗泾马相伯故居曾经为史量才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当初史量才正是从这里认识了一大批社会名流,例如郁达夫、陶行知、王纯根等人,史量才与他们畅谈国事忧国忧民,也自此奠定了他顽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后来直到年,史量才遇难,他的夫人庞明德还回到故居,完成了人生中对他最后的守候。所以说泗泾虽然是史量才的第二故乡,但在一定意义上,它则成了史量才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因为史量才虽非生于此,但长于此,习于此,他的源头、沉淀和底蕴都是缘于泗泾的。如今虽人已去,但楼依旧,泗泾的史量才故居不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它也在岁月的静流里默默叙述着那一段赤子丹心!申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年,史量才创办中上海女子蚕业学校时,他的两位好朋友雷继兴和陈景韩也抵达上海,担任新创刊的《时报》编辑,史量才因此结识了《时报》的创办人,并认识了许多江苏老乡以及名流黄炎培、实业家张謇等人。年,史量才因才华过人而受邀担任《时报》主笔,也算是自此搭上了新闻事业这艘航船。那时候由英国人美查兄弟创办的《申报》因主人回国而几易其主,导致经营欠缺,发行量大幅缩水,而且史量才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按说《申报》已经创办了整整40年,应该是当代不折不扣的《史记》,是要为后人留下信史的,可居然什么都没有!年,在多方努力之下,史量才争取到了实业家张謇的支持,以12万元的市值买下了《申报》的经营权,也自此开启了他的办报之路。《申报》是当初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它最早的全称是《申江新报》因为‘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后续就改名为《申报》史量才接手《申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向社会重金征集全套《申报》,公告登在报纸上,连续登了两个月,后来终于打动了一个叫张仲照的剪报家,他将收藏了40年的《申报》全部赠于史量才,并谢绝酬金,这也为我国社会发展史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而史量才做的第二个大动作就是发展优秀的记者队伍,因为对于报社来说,优秀的记者才是报社的生存之本,所以他不惜重金聘请优秀人才,这也为后续《申报》获得一手信息提供了很大的能量支持。由于全力以付经营有方,加之史量才从一开始就本着要坚持良知、替人民发声的想法,敢于拼击时弊、揭露黑幕,因而也到陈景韩、矛盾、鲁迅等一大批作家的纷纷赐稿,因而也无形中推动了《申报》的发行量,从接手初期的七千份发行量,后续一路攀升,到年已经稳稳突破了十五万的发行量,成了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报纸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各方面势力也都分明当时这样一份报纸的分量之重,因此,史量才不仅要拿出很多精力办报,也要应对各方面施加的压力,例如蒋某人就次五次三番以封赏为饵,无奈史量才不为所动,蒋无奈施压,蒋无奈施压,称自己有百万精兵,史量才无惧无畏地说:我有百万读者!之后,史量才在《申报》痛批蒋某人:‘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而这,也正是史量才办报的主旨,也是他做人的底线。而正是在史量才的良知坚守和爱国精神的支撑下,才引来一批有识之士对其倾力相助,也使得他所经营的《申报》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也成了真正人民的报纸!沈秋水:一世情缘短旧日上海文化圈里曾有过这样一个说法:读《申报》必及史量才,读史量才必及沈秋水!作为史量才人生中另外一个关键词而存在的沈秋水,她虽为名妓出身,与史量才也是半路结缘,两人相处时间也并不久长,但她对史量才的深情却撼天动地,令人感动不已!沈秋水,原名沈慧芝,原为晚清上海迎春坊的雏妓,迎春坊老板花翠琴有三名养女,沈慧芝排名老三,姿色出群,也必然成了花翠琴的摇钱树,她先是将沈慧芝介绍给陶晋葆,陶晋葆北上之前已经发誓一定会回来迎娶慧芝,可是随后花翠琴却又将慧芝许给泗泾人钱有石,并定下婚娶之约。然而就在婚期将近的时候,史量才却得友人推荐,第一次见到并喜欢上了沈慧芝,而沈慧芝也因这一面之缘而爱上了史量才。沈慧芝虽为迎春坊的雏妓,绝非空因一幅姿色而名振上海滩的,她不仅人长得漂亮,姿色出众,琴棋之长也令史量才甚是惊叹佩服,两个自此开始书信往来,花翠琴无奈只能退了泗泾人钱有石的婚约和彩礼。按说本该好事天成,可是这时候陶晋葆却杀了回来,誓要迎取慧芝,当得知慧芝在史量才那里,于是携带军马将慧芝挟回府里,所幸没有多久,陶晋葆就因政见不一被杀,慧芝这才得以脱离陶府,被史量才迎娶为二夫人。而这次分别,让史量才也是备感思念之苦,暗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后来索性将沈慧芝的名改成了沈秋水。史量才在沈秋水之前已经有了家室,大房太太正是当年和史量才父亲一起合资开药铺的老友家的女儿庞明德,也算是双方家人以父母之命建立的媒约,因此,在遇见并爱上沈秋水后,史量才重金迎娶沈秋水,并在杭州西湖北山路上为沈秋水建造了一幢别墅,还亲书匾额‘秋水山庄’。只是恩爱再长,浮光太短!年冬日傍晚,史量才在沈秋水和儿子史咏赓的陪同下,从杭州乘车返回上海,却在途中遭遇追杀,一代报业巨子就这样殒命荒野!沈秋水目睹自己心爱的丈夫殒命在自己眼皮底下,深受惊骇,开始心痛到日夜咳血,最终在史量才的灵柩前弹奏一曲《广陵散》后,将断弦古琴投身火海!史量才走了,也带走了沈秋水的一世爱怜,沈秋水深知史量才爱国心切,而时局未定,国家需要太多支援,于是沈秋水然将秋水山庄捐作杭州的慈善事业,往昔“秋水山庄”的匾额换成了“医院”的招牌,而她还将史量才在上海的公馆捐给了育婴堂,自己则选择一个简陋的单间,谢绝宾客孤度余年,直到年在杭州去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hl/16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