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穴Gulbbcuteix
2020-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814263.html「
归来穴
Guīláixué
」概述:归来为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
1归来的别名溪穴(《针灸甲乙经》)、谿穴(《针灸甲乙经》)。
2出处《针灸甲乙经》:归来,一名溪穴,在水道下二寸。
3穴名解归即归回,来即到来,本穴善治子宫脱垂、奔豚和疝气等,有返本归根、理复还纳之功,故名归来[1]。
还者曰归,返者曰来。凡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呼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故名“归来”。本穴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等症,皆属气分之病。取之有散寒理气归原之功,即“归来”之意也。[3]
4所属部位下腹[4]
5归来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5][6]。
归来位于腹部,脐下4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2]。
一说归来“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2]。
归来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穴[1]。
归来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归来穴的位置
归来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归来穴的位置(肌肉)
归来穴的位置(内脏)
6取法仰卧位,在水道下1寸,中极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归来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上1寸、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7]。
快速取穴:仰卧,从耻骨联合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上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8]。
7穴位解剖归来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髂腹下神经。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膜下筋膜是位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脂肪组织,该层筋膜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续。在腹膜外脂肪组织层中,有髂外血管、腹壁下动静脉、生殖股神经和髂外的淋巴结及其连属淋巴管等结构。
7.1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外侧缘→腹直肌外侧缘[1]。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6]。
7.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6]。
布有髂腹下神经,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通过[2]。
8归来穴的功效与作用归来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归来有调血室,温下焦之作用[1]。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冲脉为人身之血海,起于胞官,出于气街,并足阳明经上行。归来属足阳明经穴,邻近胞官,故善治妇科诸疾。是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常用穴。[7]
因其可调气血以通经闭,提胞宫以复原位,故有归来之称[7]。
足阳明经筋聚于阴器,上腹而布,归来又位于小腹部,故可用于小腹疼痛、疝气等症的治疗[7]。
归来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3]。《金针梅花诗钞》归来条:“丸塞入腹唤归来,疝气奔豚亦妙哉。”
9主治病症归来穴主治少腹疼痛,痛经,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腹痛,遗精,阳痿,奔豚,睾丸炎,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归来穴主治少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白带、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6]。
归来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遗精,阳痿等[2]。
归来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阳痿、奔豚等[1]。
现代多用归来治疗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下垂、腹股沟斜疝等[1]。
归来穴主治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少腹疼痛,疝气,茎中痛[7]。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白带,闭经,卵巢炎,子宫内膜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10刺灸法10.1刺法直刺1~1.5寸[2][7]。
一般直刺0.5~1寸[1]。
直刺0.8~1.2寸[6],局部酸沉。
向天枢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循腹里走至天枢穴;
略向气冲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走至气冲;
针尖略向耻骨联合处斜刺1.5~2.0寸,下腹有酸胀感,少数向小腹及外生殖器放散[7]。
注意:孕妇禁针[7]。
10.2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灸5~7壮;或温灸10~15分钟[1]。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1配伍归来配太冲,有温经理气的作用,治疝气偏坠[7]。
归来配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不孕症[7]。
12特效按摩以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由内而外揉按归来,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月经不调、不孕、阳痿等疾病[8]。
13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女子阴中寒,归来主之。
《针灸大成》:主小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妇人血脏积冷。
《胜玉歌》:小肠气痛归来治。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
14研究进展14.1治疗尿潴留以归来、委阳为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为配穴治疗尿潴留,疗效较好。针刺得气后,有尿意者留针5min,对尿潴留时间较长者,可加艾灸神阙(隔盐、葱白)。[7]
14.2治疗慢性附件炎取归来、足三里、关元,针刺前排空膀胱,针刺得气后,将2~3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燃尽出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较好。[7]
14.3促性腺功能针刺归来、中极、血海等穴,可使继发性闭经患者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针刺家兔上述“腧穴”,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说明针刺“归来”有促进性腺功能的作用。[7]
参考资料^[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8.
^[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6]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4.
^[7]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