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我院中医科中医特色治疗ldq

2020-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三伏贴的两大主要作用

祛病

三伏贴有很好的祛病作用,特别是对虚寒性疾病,例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复感冒、风湿疾病等。

因为三伏天时节气候炎热,此时人体内阳气旺盛,若配合三伏贴中药物对特定穴位产生的局部热性刺激等,能够很好的发挥助阳驱寒、扶正祛邪、祛除冬病病根的作用。

防病

⑴三伏贴能够帮助激发体内的阳气,从而避免冬天体内阳气不足被寒气所伤;

⑵三伏贴可疏经通络、调气理血、宽胸理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强化身体的抗病能力。

三伏贴适应症

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虚寒性胃病、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痛经、慢性虚寒型盆腔炎、宫寒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消化不良、厌食、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以及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咳嗽等。

冻疮、怕冷、免疫力下降者以及各种体虚。

不适宜人群

1、孕妇;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糖尿病患者。

2、对贴敷药物有明显皮肤过敏,皮肤有疱疹、疖及皮肤破损者。

3、哮喘急性发作期、咳嗽剧烈、发热患者不宜贴敷。

4、2岁以下孩子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贴敷后的反应及处理

1)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爽,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晶,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医院就诊处理。

贴敷时间表

伏前加强:年7月6日——7月15日

初伏: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年7月26日——8月04日

末伏:年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加强:年8月25日——9月05日

贴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yf/11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