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是何时开办的由谁开办

2023-2-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最近在看《请君》,在某一集中,我看到男主角陆炎(任嘉伦饰在读一个报纸,报纸上写着特大的《申报》两字,便不由得很好奇,民国时期的《申报》是何时开办的?有由谁办的?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年4月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年5月27日停刊。

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时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

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8年,直至年5月25日,解放军接管上海苏州河南岸市区,中共委派工作组进入报馆。由于此时《申报》已为中国国民党官方报纸,因而终刊必在意料之中。

5月27日,《申报》出至第号后宣布终刊。

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原址上出版第一期。

《申报》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初建

《申报》是由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等外国人合资办刊,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此报刊发的内容也并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各个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

美查(ErnestMajor)爱内斯特·美查(?~),英国商人、报业资本家、上海《申报》的主要创办者。

在报道中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可靠。

且当时晚清政府时期,《申报》的报道持续了近半年之久,都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也是安然无事,且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

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否则,像“圣躬违和”这样的宫廷秘事,是不可能得到公开传播的。

《申报》中期撰稿内容和刊登主题

《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增加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如“经济专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电影专刊”以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和副刊“自由谈”等。

在所有的副刊、专栏中,以副刊“自由谈”的影响最大,历史也较长,以至于有人说,谈中国现代文学史就不能不谈《申报》的副刊“自由谈”。

“自由谈”在年8月24日创刊,至年5月停刊,共出了9年。开始的内容,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

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陈望道、夏丏尊、周建人、叶圣陶、老舍、沈从文、郁达夫、巴金、张天翼等都寄上作品,章太炎、柳亚子、吴稚晖也为“自由谈”写过文章。

由于执笔人多,文章尖锐活泼,有针对性,使“自由谈”在当时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不仅如此,以它为平台,“自由谈”还培养出一批文学界的新人,如姚雪垠、刘白羽、周而复、林娜(司马文森)、柯灵、黑丁、荒煤、罗洪等,他们纷纷携笔登台,在“自由谈”上试练笔墨,磨砺作品。

《申报》后期复刊、改组、停刊

抗战后,由于战时《申报》为日军强占,于是政府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以CC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

年12月22日《申报》复刊,潘公展任指导员,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申报》完全被国民党CC系控制。

直到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史泳赓[gēng]出让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74年来申报的民营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改组申报董事会,调整报社工作机构,政府委派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潘公展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悆[shū]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而史泳赓则转任副董事长。

《申报》内容价值和意义

《申报》创刊时,《上海新报》独占中文商业报坛,创刊后的《申报》立即以压报价和刊登文艺性材料战胜了《上海新报》。战胜《上海新报》之后,《申报》又对新闻业务进行了改革。

1、发表政论文章

《申报》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打破了《上海新报》不发表论文的惯例,美查等人重视报纸言论,他们认为“利”和“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办报虽要得利,但必要时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因此《申报》的论说内容丰富,从对苛政陋规的笔伐到现代化建设的鼓吹,在启发民智上还是起过积极作用的。

2、改革新闻报道

首先,报社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美查还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

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年11月,浙江余杭(杭州)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申报》从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7年4月7日止,连续报道三年多。

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对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起了积极的作用。

、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

《申报》公开征集、发表文艺性作品,特别是语言通俗、音调轻快的竹枝词更受欢迎,这就容易符合当时主要读者群即旧式文人和市民的兴趣和需求。这一创造性的举措,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效仿。

《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经营副业。

1、创办文艺杂志

年11月11日,《申报》馆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5年后又先后出版《四溟琐记》和《环宇琐记》,这些都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文艺期刊。

2、出版白话新闻报

6年月0日,《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其发刊告白说:“此报专为故字句俱如寻常说话”,使女流、童稚、贩夫、工匠等“稍识字者,便于解释”。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

、编印画报

7年5月《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专门刊载各国时事风俗、山川地理,有图有文,实为中国画报之祖。年5月又出版了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选择新闻中可喜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因而深受读者欢迎。

4、印书

《申报》创刊不久就开始印书,出版过一百六十多种孤本名著,特别是-年出版的由册图书组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更是为保存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继《申报》之后,年4月字林洋行又创办了《字林沪报》,聘请上海著名报人蔡尔康担任主笔,为了吸引读者曾连载长篇小说《野叟曝言》,还于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第一个副刊:《消闲报》,在社会上也很有影响。

年2月17日英商丹福士创办了《新闻报》,它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以工商业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并以低于《申报》价格卖给读者,不几年,发行量大增,成了《申报》的劲敌。

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在报业发展上上海后来居上,取代了香港、广州而成为全国新兴的报业中心。

自《申报》开办到停刊,辗转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且世界上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

此外,还有许多市井琐闻和社会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文道冤狱案等。

皆以新闻、评论、广告为内容发布在报纸上,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申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中,都具备深远的意义,所以当需要了解晚清、民国直到改革开放时发生的事情和相关评价时,《申报》都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百科全书”。《申报》所有期刊的历史文档由于已经很多年了,不知保存是否完好,而那版《申报》的资料也已被电子版代替,现在各大图书馆应该有,若感兴趣的,可以与当地图书馆咨询。

内容和图片源自网络,只为总结性的了解一下,最早的报纸《申报》的办报历史:它是怎么办起来的,由谁办刊,由谁撰写过文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zl/15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