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完成628条河涌一河一策治理
2023-4-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癸卯新春,开局即冲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1月30日下午,中山迅速召开全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暨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推进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行动力深入推动新一年的水污染治理工作。
年是中山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一年、大战之年。中山提出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苦干实干、竞标争先,以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大干一场!
年,中山市水务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聚焦中山水污染问题,全力推进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深入推动多路径治水、建立健全治水管水长效机制等各项水污染治理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全力推进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
持续优化水体整治方案,中山市水务局找准流域、河涌水体污染痛点,针对河涌逐条明确治理目标、措施及分工。年,该局完成非中心组团10个流域治理总体方案、条河涌“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及截污工程施工图。市水务局以“控源截污”为核心,全面优化治水路径、投资结构,年内共计节约了工程投资.62亿元。
攻坚央督重点河涌和薄弱环节,年,市水务局全力加快5条央督重点河涌整治整改,完成了三涌、白庙涌、沙边涌、濠头涌的截污主体工程及西坑河81%的截污工程。以三涌、西坑河为示范,市水务局正积极探索推进暗涵揭盖治理,着力攻坚央督重点河涌治理难题。
有序推进未达标水体整治,市水务局推进治水“大兵团作战”。截至年底,非中心组团11个项目累计有条河涌进场施工,累计新建截污管道.3公里,完成既有污水管道检测.4公里,修复缺陷管网53.1公里。
逐步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为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年,市水务局印发《中山市污水处理“双低”整改实施方案》,加大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公里,检测污水管网公里,修复病害管网55公里,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大力推动小区污水管网改造,从源头完善污水管网,全市已完成个小区排水管改造,26个小区正在施工。
为统筹推动污水处理厂扩容,市水务局科学评估近远期污水处理需求,印发了《中山市污水处理厂扩容计划方案(-)》,统筹推进扩容工程。年,全市完成了珍家山、中嘉污水处理厂扩容(30万吨/日)并通水,全市规模达.5万吨/日;三乡、坦洲等11座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49万吨/日)均已动工建设。
为了加快补齐生活污泥处理短板,市水务局以珍家山和中嘉污水处理厂为示范点,开展规模共计吨/日的厂内污泥干化设施建设,目前污泥干化设施已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
深入推动多路径治水
为源头减污,市水务局加强排水用水管理,年检查重点排水户排水事项宗,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8份,开展行政检查14宗,强化排水执法监管;建立执法指导通讯录,“全天候待命”响应镇街水务执法指导需求;草拟《中山市水务局排水工作监督管理与执法监察工作机制》,逐步理顺排水执法工作机制;印发了实施《中山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抓手,督促镇街落实用水总量控制,从源头推动节水控污。
为创新改革,市水务局建立“河长+”协同机制,建立“河长制+检察”协同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签署了《中山市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创新“河长+治水”机制;市水务局以政府令形式印发了《中山市河道管理办法》,以全面强化河道管理;市水务局修订《中山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新增对镇级河长、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压实河长制责任链条;设立水污染治理专项考核,夯实镇街治水政治责任。
为污涝同治,稳步提升排涝能力,市水务局修编了《中山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印发了《中山市重要内涝点整治工作方案》,统筹了推进西河泵站等6个防洪排涝补短板工程和彩虹片区等49个内涝点整治工程;加快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建设,探索打造涵养水源、改善水质、调蓄防涝的海绵城市。
建立健全治水管水长效机制
年,中山市水务局印发了《中山市排水厂网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推进排水系统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年,完成城区排水厂网一体化项目招标,基本实现城区排水管理“一盘棋”,同步统筹谋划非城区排水厂网一体化项目,初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快排水管理制度完善,启动《中山市排水管理条例》立法和《中山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逐步构建适应中山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排水管理法制体系。
为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落地见效,市水务局开展河长湖长履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巡河,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4万人次,完成问题整改个。以总河长令形式推动全市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完成问题整改宗;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销号问题宗,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垃圾堆放点和水面漂浮物积聚黑点整治等专项行动。
为探索建立“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市水务局印发指引,提供智慧水务顶层设计、规范指引和标准体系;完成搭建智慧排水管网“一张图”平台,开发排水管网运营APP,完成巡查、清疏、维修和投诉处理等功能模块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曾艳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