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报业,走近记者交华小记者分享参观上

2025/7/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日前,新闻晨报学记团交华中学记者站师生来到上海报业集团参观学习。新闻晨报为所有交华小记者颁发了记者证、采访本和小红帽等采访装备。

第一次来到上海报业集团,交华记者站的小记者们对哪儿都充满好奇,报社记者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在晨报记者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分组参观了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等,了解报史、老报人的故事,以及新闻从业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与突破。

小记者们还参观了上海报业集团融媒IP空间、融媒虚拟创作室、融媒演播厅等,并聆听了由晨报学记团导师、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何雯亚带来的精彩讲座《发现美的眼睛》。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向晨报投来了稿件,一起来看,小记者笔下的这次丰富多彩的实践经历吧。

本次活动报道和小记者投稿刊登于04年1月19日出版的《新闻晨报》

走进报业走近记者

晨报小记者徐一诺

(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七年级)

我喜欢看报纸,看着那一篇篇小而精的报道,我不禁很好奇,这些文章是怎么来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1月11日,我踏进了上海报业集团大楼,了解新闻记者,这个我很陌生的职业。

颁发《学生记者证》的仪式上,主持人邀请新闻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秦老师上台致辞,出乎意料的是,秦社长没有读稿,而是与我们互动起来。他请一名看起来内向的男生上台,让他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起初,他还能说出口,可随着老师让他再大声点,再大声点,他突然就哭了。秦社长告诉我们,做一名记者首要的条件是自信、大方,不能胆怯。

仪式结束后,我们参观了新闻晨报。穿过一排排办公区,我看到有的人在对着电脑飞快地写稿,有的人戴着耳机在进行视频剪辑,有的人则在进行电话沟通,还有的人正在开会讨论……忙碌而有序。我渐渐明白,原来新闻报道并不是我以前想的那样,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完成,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生产流程和严格把关:确定选题、现场采访、写稿编辑、排版校对等,最后才能对外发布。

活动最后,一名新闻晨报的资深摄影记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摄影讲座。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她拍的简约却富有美感的照片。原来摄影并不一定需要很专业的设备,只要能够抓住瞬间的灵感,也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来。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更让我坚定了要做好一名小记者的决心。

变与不变

晨报小记者王嘉怡

(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六年级)

04年1月1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闻晨报学记团的参访活动。通过半天的参观学习,我不仅成为了一名“晨报小记者”,也明白了时代变迁中记者的工作变化。

本次参访的目的地是上海报业集团。在讲座中,老师问了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问题:时代的发展中,记者的工作中有哪些变了,又有哪些没变呢?这个问题乍听下来很简单,但仔细一想:记者工作的变化是必要还是不必要?为什么呢?不变的又为何不变?正在我思考之际,老师会心一笑,带着我们走进了时光隧道……

二十年前的上海,还是报纸一纸风行的年代。报社生产报纸,按早晚报分发,流程也相对简单:采集新闻素材,修改内容,拼版校对,结束后就直接印刷。但二十年后,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报社的内容生产流程变了:采集素材,修改编辑内容,采用直播或报纸的形式分发各类新闻产品。生产周期不再是以天计算,而是每时每刻都在生产,从直线流程变为了交织性流程,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巨大的变化中又有不变:记者依然是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上海报业集团门口那几个大字——道正声远,正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愉快有意义的参观活动。通过这次参访,我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意识到,在当下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成为新时代的缔造者。

记者,我向你奔赴而来

晨报小记者沈若凝

(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七年级)

1月11日,作为晨报学记团交华记者站的一名新晋小记者,我跟随记者团参与了第一次采访和培训活动,而活动的第一站就特别有意义——上海报业集团大厦。

在这里,我们不仅举行了颁证仪式,还近距离观察、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繁忙,同时也更直观地体验着作为一名小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素养,我把感受梳理成以下几点:

一、作为记者要勇敢大胆地提问,以自信的姿态迎接每一次采访,每一次挑战。

二、在采访时不仅要学会提问、记笔记,还要懂拍摄。

三、时刻谨记“记者”的身份,传递正能量,要为社会多做贡献。

成为一名小记者,不仅提高了我的自信与信念,更是一种职业体验,寻觅其中的乐趣,探索新奇的事物,成就未来更强大自己。

此外,报社的哥哥姐姐们既勤奋又满腔热情地对待这份职业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我,令人敬佩。总之,记者,我向你奔赴而来,相信你也会送我一片星辰大海。

收获满满的半日

晨报小记者张明谦

(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七年级)

1月11日中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上大巴,来到了上海报业集团。

新闻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秦老师对我们说:“从今天起,你们就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小记者。作为一名小记者,要锻炼勇气、抗挫力、合作力,敢于面对陌生人,敢于突破自己。”

我认为老师说得很对。在之后做采访的过程中,我也要敢于面对陌生人,锻炼出更好的自己。

之后,秦老师叫了一位同学在大家面前作自我介绍。看得出来这位同学性格十分内向,秦老师让他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支支吾吾声音很小,最后竟哭了。我十分惊讶,也替他着急。这时,有一位同学主动上前,为他擦眼泪。看到这一幕,我心中不由地佩服和欣赏这位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这不就是合作力的一种体现吗?有这么优秀的队友,我对未来的小记者工作不禁更加期待了起来!

接着,我和同学们来到九楼去参观记者们工作的地方。老师说记者的工作看似悠闲,实则非常繁杂,经常需要起早贪黑,节假日加班。眼尖的我在隔壁小房间看到一张沙发床,看来记者们经常要通宵达旦地工作,真是好辛苦啊!是的,有付出才有收获,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在后续的采访活动以及学习中,我也要不畏辛苦,迎难而上,争取做到最好。

一下午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大巴车的轰鸣声中,我们结束了这场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我相信在以后的小记者生涯中我一定会收获满满!学生参访感悟

在晨报记者的带领下,我们体验了一把报社记者的工作,了解日报的故事和时下新媒体的运营。这些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们平时看到的报纸,新闻背后有这么多人在默默地付出,除了我之前知道的用笔写,还要用摄像机拍摄、用设备编辑。为了报道中的图片更吸引人,记者还要学会运用光线,构图等等。

我暗自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我要多多锻炼自己,敢于表达,敢于提问,遇到挫折永不后退,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身边微小的细节,要用准确丰富的文字将这些都记录下来。

——晨报小记者黄思喆(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六年级)

在颁证仪式环节,每个小记者都收到了属于自己的《学生记者证》。面对新的身份、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充满信心与期待。在摄影讲座上,我在台下认真地做着笔记,梦想以后也能拍出漂亮的照片。

——晨报小记者黄正轩(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七年级)

注:本文图文由晨报学记团原创,摄影何雯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zl/17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