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类方证小建中汤方证

2022-3-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小建中汤方: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胡希恕先生认为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饴糖,虽然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里祛寒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小建中本桂枝汤,芍药加倍加饴糖。

甘温补中兼解外,胃腹满痛力能攘。

《伤寒论》第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血少心气虚则悸,外邪不解则烦。小建中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能主治此证。

伤寒二三日,即见心中悸,是营虚血少,此时虽有表证不可发汗。当宜首先建中,中气建,营血充足,津液自和,则汗自出表自解。小建中内能补虚,外能除邪,故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里急、腹中痛,即腹中痛的互词。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衄者为气冲热亢。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内守。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外邪未解。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

腹皮弦急,按之腹筋不松软而拘挛即里急腹急的证候,里急腹中痛者,即小建中汤适应证的主症。以上所述为小建中汤证,故以小建中汤主之,但不能认为小建中汤可治一切虚劳、腹痛。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简词。妇女腹中急痛者,当以小建中汤主之。

这里虽举妇人腹中痛,实际男子有是证也可用本方。

胡老注解本方证时指出:桂枝汤加芍药是因阳明里热腹满痛,今加大量饴糖而由攻清里热而改为温中补虚。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本方治疗胃黏膜脱垂也有效。如治验,张某,男,42岁,某厂门诊病例,年6月1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为“胃黏膜脱垂”。近症常于饥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予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结果:上药服6剂,胃脘痛已,但饥饿时仍感胃脘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他无不适。

本方还常见于肠炎、痢疾、前列腺炎、盆腔炎等病如辨证准确,则其效如神。但要注意,实热性腹痛是不能用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by/14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