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临朐赋能让社区小细胞更有活力
2024/5/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6.html<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就是让一个个“小细胞”更有活力。
8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城街道的朐山社区,大门口写着“朐山社区欢迎您”的字样。这是今年临朐重点打造的规范化城市社区之一。
“我们社区位于城区东部,共覆盖21个商住小区,居民余人。”朐山社区负责人董雪告诉记者,该社区商户门店和老旧庭院多,志愿服务传统很好,结合实际情况,东城街道对社区进行了高标准改扩建。改造后的朐山社区不仅办公环境提升了,而且各项便民服务设施更加齐全。
董雪说,社区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的原则,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五家议事厅”、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青年社区、志愿服务爱心“加油站”等,大大提升了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此外,该社区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这里全天开放,我和几个好姐妹固定时间在这里排练戏曲、歌舞等,真是太好了!”在文体活动中心,正在和同伴进行歌舞排练的李凤梅满意地说。
面粉20分,白砂糖5分,洗手液5分……在志愿服务爱心“加油站”,记者看到柜台上林林总总放着20多种积分兑换奖品,不同的志愿服务积分可以兑换不同价值的物品。
负责积分的社区工作人员孙兴梅介绍,根据街道志愿活动计划安排,每参加1小时志愿服务活动便可积1分,志愿者们可以累计积分兑换自己需要的物品,此举让大家参与街道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社区进行规范化建设后,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董雪说,最重要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关系更融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更高了。
“只要居民有需求,社区就会来服务。”近日,记者在临朐采访了解到,新城市社区在基层治理中不断加强创新,带来的不仅是硬件设施,还有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
“听社区负责人讲,新社区主要为我们这样的外来购房户服务,这以后很多事就可以就近在社区办了,再也不用回老家折腾了!”在城关街道龙韵社区内,记者见到了正在社区大厅办理业务的翟瑞珍。
翟瑞珍今年51岁,老家在临朐县五井镇东村,20多年前就来到了县城做生意,并在山水文苑购买了商品房。虽然在县城购买了房子,但她的户口仍然在农村,之前每当遇到需要开具一些证明等事项时,就必须回老家,“关键是回去了,村里的相关负责人还不一定在家,非常麻烦,前些年为孩子上学回家开证明时就遇到这种情况,来回跑了好几趟,但又没有别的办法。”翟瑞珍感慨地说。
城关街道党工委委员刘晓翠介绍说,在这里买房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临朐县辖区内的农村,粗略统计,龙韵社区内户口在农村的约占一半,因户口问题,这些人无法真正融入到社区当中来,对社区也没有家的归属感,因此房子对他们来说只是住处,社区内有啥事,他们也不会关心,这也是社区管理的漏洞。
为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年,临朐县对城区社区重新进行划分。原城中村回迁居民被划归到一个社区,由原城中村村委管理;其余商品房被划归为新的城市社区,其中在城关街道新建10个城市社区,在东城街道新建8个城市社区;县里要求18个城市社区均与原城中村社区完全拆分,并建立健全各项行政功能。
7月底,全县18个城市社区都落实完善了四级组织体系,建立了社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等,制度和设施日臻完善。“新社区功能完善后,辖区内居民可以很方便地来办理各种业务,户籍不在社区的农村人,这里就是他们在城里的‘家’,很多证明及其他事项的办理,以后就不用再往农村的‘家’跑了。”刘晓翠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鹏通讯员刘明明报道)
原标题:《幸福临朐
赋能让社区“小细胞”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