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报告会上海

2025/3/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图说: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左潇 来源/上海市记协(下同)新民晚报讯(记者张钰芸)什么是新时代下的好记者?如何书写大时代下的“好故事”?今年56岁的光明日报记者常河依然奔走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他说,愿做一只新闻战线上的“萤火虫”,只争朝夕,坚守人民记者的初心,扛起人民记者的使命。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左潇则用一个个“十万+”“百万+”“千万+”的亲身实践,证明真诚地讲故事依然有人倾听、依然能打动人心。昨天下午,“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上海站首场报告会在上海报业集团二楼报告厅举行。8位新闻媒体记者站上舞台,生动诉说他们的采访经历和所思所悟。图说:光明日报记者常河他们之中,有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的资深媒体人;有精耕于融媒报道一线的青年记者。尽管所属的媒体类型、年龄、报道领域各不相同,但这些优秀新闻人都有追寻真相、挖掘故事的新闻热忱。“采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新闻报道的实质没有变”“好内容永远为王”……几位好记者反复提及“真情”与“内容”,感悟和记录着凡人微光,并把这些催人进步的力量传递得更远。山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陈湘用二十余年的时光,记录盲人学校里一对兄弟的故事,见证着特殊群体的改变。她说:“记者的职业身份,给予了我一双手,让我去帮助他人;也给了我一颗滚烫的心,让我学会爱。”来自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的杨川源,用一个“蹲”字来展开自己的采访经历。“我希望能实现蹲点报道的‘长三角包邮’。找到触点做强连接、俯下身子去采访。”可见“蹲”字背后,是她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更是对“我在现场”的执着追求。图说:现场观众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人也在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放大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上的新能量。“全媒体时代,如何让我的报道更打动人心”,这是人民日报的左潇经常思考的问题,而他参与策划的新媒体创意报道——快闪店“时光博物馆”,就用产品连接起了用户,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国家发展和个人命运的同频共振。还有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主持人臧熹。过去两年里,他积极探索将传统航天领域的报道与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互动融合,以7次电视直播、近20次网络直播、7个网络专题,收获了超2亿次的阅读,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无数圆梦时刻。好记者的故事触动人心,更有所启迪。“新华社记者王龙关于‘新青年’IP内部创业的分享,让身处于媒体转型发展浪潮中的我们感触尤深。”新民晚报记者潘高峰说,他们所遇到的挫折,攻克的难关,尤其是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不仅带来思考和启发,也催人奋进,让在场的新闻人深深共鸣,激励着大家忠于热爱,奋斗青春。新民晚报记者厉苒苒认为,融媒体时代,新闻IP的打造是难题却也是热点,好记者们的成长故事给了渴望创新的年轻记者以启示,更将其成长背后的内核展现开来:优质的内容永远不会缺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by/16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