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炎清丸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观
2016-12-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3月至年4月,医院妇科对盆炎清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受试者为医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其中治疗组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病程、中医症型分布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二)病例选择标准
1.诊断标准
1)慢性盆腔炎。(1)症状: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过多及白带增多。(2)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制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发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包块。
2)评分标准。
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
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
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
下腹及腰部痛、下坠:3分
白带增多:1分
低热:1分
痛经:1分
病程每增加1年:0.5分
3)中医辨证。(1)瘀毒内结症:余热未除或低热起伏,神疲肢软,下腹胀痛拒按,腰酸纳差,肛门坠胀,带下黄稠有臭味,大便燥结或不爽,小便赤短少,舌质红,苔多黄腻,脉弦数。
(2)气滞血瘀证:小腹隐痛或胀,腰骶酸楚,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或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舌质稍暗,舌苔腻,脉弦细。
2.试验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西医慢性盆腔炎诊断和中医辨证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包括非适应症)。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及禁忌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三)治疗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盆炎清丸,每次30粒,每天3次,30天为1疗程。对照组服用妇科千金片(株洲制药厂),6片/次,3次/d,30天为1疗程,两组均于经期停止用药。
1.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
(2)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
(3)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2.治疗结果分析(1)总体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Ridit检验,U值=1.83,P>0.05,说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
盆炎清丸对表中所列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盆炎清丸对治疗组不同中医症型的疗效比较。盆炎清丸对瘀毒内结型的总有效率高于气滞血瘀型,但经统计学处理(Ridit检验),U值=0.53,P>0.05,说明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四)总结用盆炎清丸治疗慢性盆腔炎例,以妇科千金片为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盆炎清丸对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显效以上47例,占47%,总有效率为76.00%;妇科千金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疗效近似。盆炎清丸对盆腔炎的常见症状、体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中医症型(瘀毒内结、气滞血瘀)均有较好疗效,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例被观察病例,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表明该产品使用安全。
(五)典型病例谢某,女,32岁。4年前曾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出血淋漓近1月方净。此后,常有小腹疼痛,牵及腰骶痛,经期明显加重,且伴白带增多,呈淡黄色,有臭味。妇科检查输卵管左增厚、压痛,诊断盆腔炎。予盆炎清丸治疗,每次30粒,每天3次,30天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小腹痛明显减轻,白带减少至正常。PE:左输卵管仍增厚,但压痛消失,嘱继用盆炎清丸2周,以巩固疗效。
患者某女,30岁。2年前曾妊娠生产1女婴,产后恶露不绝,持续月余方净。后每月来潮有明显痛经,疼痛难忍。且白带增多,曾用野花栓、抗生素等治疗无效,遂来医院妇科就诊。妇科检查:双侧附件有明显压痛,诊断为盆腔炎,予盆炎清丸治疗,每天3次,每次30粒,连用1个月后复诊,述痛经消失,白带减少,妇科检查附件压痛消失。
爱健康享生活!关爱两性健康
参与须知: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