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常用帖敷穴位

2017-5-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的时期,因“伏天”阳气旺盛,可于此时乘势祛除体内久伏之寒邪,以根治由寒邪引起的各种疾病,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此段时间施治,具有补气助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正是“冬病夏防”的关键时候,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实现有病治疗,无病固本的目的。

三伏贴的概念与历史

什么叫“强基固本三伏贴”

三伏贴的概念

基本定义:三伏贴也就是冬病夏治的穴位敷贴,每年三伏天每伏第一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的穴位,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又称三伏灸,是“天灸”疗法的一种。

适应症与原理概要:“三伏贴”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意义与功用:三伏贴理论源自中医多年前《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外用膏剂,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拔罐后的贴敷治疗。以前是直接用药贴上去,贴药之前先针刺再拔罐,然后再敷贴。

治法原理:为什么在三伏天贴?每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我们在这个时候借三伏天引入“天阳”消除体内阴雳,以治疗身体虚寒性病证。这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体现,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穴位,利用特定的药物辅助,借“天阳”之阳热效果助力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疾病发作缓解的有利时机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调养和预防秋冬发作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疾病目的。

三伏贴的帖敷穴位

对应病症及适用人群

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

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一切气病皆可选用。1呼吸系统疾病

反复感冒、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

 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配穴:上脘、三阴交。

 1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2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3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

3运动系统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老寒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风湿及类风湿:

  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慢性腰腿痛:阳陵泉、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

四肢麻木:

上肢:曲池、支沟;下肢: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

  1强制性脊髓炎: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外关、阳陵泉。

  2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穴:手三里。

  3肩周炎:肩三针、外关、曲池;配穴:阳陵泉、条口。

  4骨关节炎:悬钟、大抒、阳陵泉;配穴:血海。

  5脊柱退行性病变:关元、气海、悬钟、大抒;配穴:肾俞。

4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头痛、经行泄泻、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等。

主穴:中极、归来、三阴交;

配穴:命门、足三里;

1痛经:关元、次髎、地机;配穴:三阴交、命门。

2月经不调:血海、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配穴:足三里。

5儿科疾病

咳嗽、哮喘、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6特殊人群

体虚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容易过敏、平常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的人群,也可以贴敷三伏贴,实现预防疾病,固本强基的目地。

敷贴年龄与疗程

穴位敷贴治疗需患儿配合,故年龄要求≥2岁。

一般治疗3-5年为一个疗程,一年中夏天的三伏贴和冬天的三九贴共是一个小周期。最好在3年内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按时贴敷,这样疗效更明显。

贴药后应注意什么?

如发热、咳喘、腹泻应暂停治疗,待病情恢复后再进行敷贴。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发痒、发热属正常现象,个别患儿出现皮肤过敏,可擦抗过敏药膏即可。贴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年的三伏贴一共有四次,治疗具体时间为:

头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日);

闰中伏(8月2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强基固本三伏贴: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调理体质、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复方斑蝥胶囊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cs/5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