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风调雨顺闹社火
2024/5/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嘭,嘭,嘭,嘭······锵,锵······”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文化广场,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开始了。顿时,广场沸腾了,欢呼声,嬉笑声,敲锣打鼓声以震耳欲聋之势响成一片。首先上场的身穿黄白衣服的村民敲起了硕大的太平鼓,旁边穿红色衣服的四个健壮汉子使劲敲击着牛皮红鼓,鼓音威震四方、热烈喜庆,后面配合的四面铜锣声音清脆响亮,和谐流畅,两音合一,形成了热闹非凡又无与伦比的春节序曲。金昌社火,分永昌社火和金川社火,永昌社火主要以民间祭祀送春为主,春官出行、各类仪仗陪同,鼓乐齐鸣,富有传统特征;而金川社火时代气息较浓。这两个地方的社火均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尤其是永昌社火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重要的祭祀和拜神的宗教活动,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神。每年自发组织的闹社火活动,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在以农业文化为主的金昌地区,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人们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其盛况精彩纷呈。金昌社火在民间流传已久,两个地方虽然田野相连,但其形式和内容上各具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如永昌社火表演时多穿插龙灯小曲、豁朗雅素。将霸王鞭(节子舞)、竹马子的豪放优美,功鼓子、碰鼓子的雄壮热烈,以及滑稽幽默的老牛推车表演形式都融入其中,表演尤其酣畅淋漓、出神入画。参与人员一般少则五、六十人,多则有一、二百人组成,传统扮相由祭祀、巫术、傩仪、百戏东舞、民间杂耍等,基本内容主要体现有舞龙、舞狮、高跷、旱船、各种历史戏剧人物角色、老牛推车、霸王鞭、还有彩旗、锣鼓等。而金川社火以精妙为主,表演形式多以说唱和舞唱为主,增加许多巫术元素,表演者脸谱面具,必不可少,每个演员像古装戏演员一样,脸上都画着脸谱,身穿古装,使用真刀真枪进行表演,惟妙惟肖地再现着古代人物战斗的场面,给人一种精美绝伦、如临其境、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金昌地区社火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和“耍”两种形式,在正式表演前,永昌社火多以选择一处较开阔的地方拉场子,拉场子又叫“串场子”、“跑场子”,是表演前奏。整个队伍在乐队鼓点伴奏声中,由膏药匠(社火领队)和大肚子妈妈领头,其他角色依次相随,成一路纵队或各领一路绕场扭转,给正式表演蓄势和开拓场地。拉场子形式有很多花样,如“六门”、“四大扇”、“太极图”、“二龙戏珠”、“神仙葫芦”、“蛇抱九蛋”、“白马分鬃”、“九曲连环”、“大辫蒜”、“卷棉花”、“乌云遮月”等。金川社火却侧重歌唱,如“伞头秧歌”、“小秧歌”,俗称文场秧歌,也有的则歌舞结合,以舞为主,俗称武场秧歌。既有本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吸收了陕西社火、永登社火等歌舞艺术的特长,模拟农作(我不明白“农作”?)的舞蹈动作,体现了金昌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唱”又叫“坐场子”,由各扮演组分别合唱民间小曲,分角色演唱民间小戏等,一般道具为折扇和手帕之类、伴奏有二胡、板胡、三弦、笛子、碰铃、鼓锣、钹等乐器,边扭边唱,适时辅以画龙点睛的动作。“耍”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舞龙、舞狮、跑旱船、霸王鞭、功鼓子等,表演队伍服饰各异颇为壮观。最精彩的要数耍狮子和耍龙灯表演了。舞龙灯分青、黄、红、白等几种不同的颜色,每年用哪种颜色,都有讲究,舞龙由拿着宝珠的一人引导,分三十人表演,拿宝珠的人开始左摇一摇,右摇一摇,龙一直盯着宝珠,跟着宝珠跑,慢慢地,龙有规律地叠起来了,然后,龙则欢快地抖动着身子,拿宝珠的人顺势把宝珠举得高高的,龙也跟着将身子立起来。前接龙头、后连龙尾,屈曲盘旋、活灵活现;再往后看,便是两只大彩狮和八个小彩狮,大彩狮威武强悍,小彩狮憨态可掬,一只只狮子活泼可爱,随着前面打鼓的节奏,跳转舞扭,跳得特别高,有的狮子和别的狮子在一起撕闹,好像在嬉戏,也好像在说悄悄话,还有的狮子头摇头晃脑,真可谓妙趣横生,千姿百态。领头的舞狮者不断将狮子举起,摇晃着铃铛示意人们钻狮子,围观者三五成群入场钻龙和钻狮子以祈愿在新的一年里能祛病消灾、平平安安。金昌社火作为春节期间普遍开展的传统民俗文娱活动是一种融合装扮,造型,技巧表演的民俗艺术。在乡间闹时,社火队伍均在指定地点集中,到各村庄挨门挨村逐户拜年,各家均备好烟、酒、糖果之类热情接待。在表演时当地的农民还要编排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和现代人物,形成一个故事组合,雅俗共赏,寓教娱乐。这种来自黄土地与歌舞,戏剧相结合的民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城市演出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由上百人组成的庞大的社火队伍几乎占了整条街面,丰富而精彩的表演形式把金昌人民喜庆丰收、图求新年吉祥如意的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逢年节,社火队都会在鞭炮长鸣,锣鼓震天声中舞动着七彩缤纷的旗帜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为家乡人虔心奉上一场又一场喜庆祥和的节日盛典。即使冰封的大地和刺骨的寒风都难以阻挡社火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视觉冲击。社火,唤醒了冬眠的土地,也送来了幸福吉祥,它满载着人们对于春天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它也一定会带给人们来年的丰收和热火朝天的日子,它以欢快的节奏,跃动的旋律以最虔诚的方式和宗教般的仪式感为人们迎来了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作者简介,肖永晖,笔名惠风,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协会员、金昌市作协副秘书长,金昌市文化馆非遗部(中心)主任。从事编辑、记者、非遗工作近30多年。在国家、省级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等文章多篇,作品被收编入在《非遗》、《寻根》、《人文地理》、《广播影视管理文论》(年卷),《科技日报》、《报业之窗》、《甘肃文苑》、《甘肃文化》、《甘肃视听》、《当代金昌》、《西风》报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