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第十三章异常产褥考试难点及重点知
2021-4-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01 产褥感染 02 晚期产后出血(助理不考)
01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或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其发病率6%。 产褥病率:分娩24h以后的10日内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38℃。 产褥病率的大部分原因是产褥感染,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产褥感染与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Dr.Semmelweis》
需氧性链球菌——是外源性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大肠杆菌属、葡萄球菌、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均可导致产褥感染。 (1)内源性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寄生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引起的感染; (2)外源性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临产前性生活等途径侵入机体。
产褥感染≈急性盆腔炎
◆三大症状——发热、疼痛、异常恶露。 ◆注意:产褥早期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脱水,但在2~3日低热后突然出现高热,应考虑感染可能。 ◆依感染部位、程度、扩散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一)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多为会阴裂伤或会阴侧切伤口感染,以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为主。 1)体温:一般体温不高或有轻度发热,全身症状不严重。 2)局部症状: ①外阴局部:灼热、疼痛、伤口边缘红肿、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尿频、尿痛。 ②阴道、宫颈感染:黏膜充血、溃疡、分泌物增多并呈脓性,可伴有高热。
(二)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入,扩散到子宫蜕膜层称子宫内膜炎,侵入子宫肌层称子宫肌炎。 1)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充血、坏死,阴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且有臭味。 2)子宫肌炎:腹痛,恶露增多呈脓性,子宫压痛明显,子宫复旧不良,可伴发高热、寒战、头痛,白细胞明显增高等全身感染症状。
(三)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病理: 病原体经淋巴或血行扩散,而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累及输卵管时——可引起输卵管炎“腊肠”。 *侵及整个盆腔——形成“冰冻骨盆”“炎性包块”。 *淋菌所致的上行感染——可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头痛、白细胞升高(全身症状) ·下腹痛伴肛门坠胀(局部症状) ·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局部体征) ·宫旁一侧或两侧结缔组织增厚、压痛、触及炎性包块,附件区条索样肿物(局部体征) ·严重者整个盆腔形成“冰冻骨盆”(局部体征) ·若为淋球菌感染——可在局部形成脓肿,高烧不退,白细胞持续升高,中性粒为主、核左移。 (四)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1)病理:炎症进一步扩散至腹膜,可引起盆腔腹膜炎,继而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形成肠粘连,局限性脓肿。 2)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 *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脓肿波及肠管及膀胱——可有腹泻、里急后重和排尿困难。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发展为慢性盆腔炎——可导致不孕。
(五)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常继发于盆腔腹膜炎,多发生在股静脉、腘静脉及大隐静脉。 ◆表现: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 ◆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 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 ◆常侵及子宫静脉、卵巢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阴道静脉 ◆单侧居多,产后1~2周多见。 ◆表现:寒战、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反复发作。 ◆局部检查:不易与盆腔结缔组织炎相鉴别。 (六)脓毒血症 1)感染血栓脱落——引起菌血症——可形成迁徙性脓肿,如肾脓肿、肺脓肿、肺栓塞。 2)当侵入血液循环的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引起严重脓毒血症、感染性中毒性休克或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甚至危及生命。
◆病史及分娩经过 产后(助产/早破)+发热——首选考虑产褥感染。 ◆全身及局部检查 仔细检查腹部、盆腔及会阴伤口——确定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 ◆辅助检查 ■超声、CT、MRI等——对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 ◆确定病原体 ■取宫腔分泌物、脓肿穿刺物、后穹窿穿刺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需做血培养和厌氧菌培养。 ■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可以作为快速确定病原体的方法。
※胎盘、胎膜残留处理: 原则:在有效抗感染同时,清除宫腔内残留物。 方法:急性感染伴发高热,应有效控制感染,同时行宫内感染组织的钳夹术——在感染彻底控制、体温正常后,再彻底清宫,避免因刮宫引起感染扩散、子宫内膜破坏和子宫穿孔。 ※感染灶的处理: →会阴伤口或腹部切口感染——应及时切开引流; →盆腔脓肿——可经腹或后穹窿穿刺或切开引流; →子宫严重感染,经积极治疗无效,炎症继续扩展,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脓毒血症或及感染性休克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清除感染源,挽救患者生命。
02 晚期产后出血
在分娩24小时后的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 区别产后出血 1.胎盘、胎膜残留 2.蜕膜残留 3.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4.感染 5.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 6.其他:如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子宫黏膜下肌瘤等。 月子出血,原因很多 第一残留,第二感染 特殊情况,切口裂开 肌瘤肿瘤,都有可能
下列哪项不是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 A.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B.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C.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 D.子宫黏膜下肌瘤 E.宫腔异物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一)胎盘、胎膜、蜕膜残留 ——是最常见原因,多发生于产后10天左右。 1.血性恶露持续时间长,以后反复出血或突然大量流血。 2.子宫复旧不全,宫口松弛,有时可触及残留组织。 宫腔刮出物病理检查不见绒毛 →蜕膜残留 (二)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良 1.产后2周左右,突然大量阴道流血。 2.检查子宫大而软,宫口松弛,阴道及宫口有血块堵塞。 (三)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 主要原因有: (1)切断子宫动脉向下斜行分支——造成局部供血不足; (2)术中止血不良形成——局部血肿; (3)局部感染组织坏死——致使切口不愈合; (4)横切口位置——过低或过高; (5)缝合技术不当——切口对合不良、缝合过紧或过松; (6)多次剖宫产——切口处菲薄,瘢痕组织多造成局部供血不足,影响切口愈合。 以上因素均可在肠线溶解脱落后,血窦重新开放而出血。 多发生在术后2~3周,出现大量阴道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
(一)病史——阴道分娩?剖宫产? (二)症状及体征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了解贫血和感染情况。 ■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有无残留物、子宫切口愈 合及切口周围血肿等情况。 ■病原体和药敏试验:宫腔分泌物培养、发热时行血培养, 选择有效广谱抗生素。 ■血hCG测定:有助于排除胎盘残留及绒毛膜癌。 ■病理检查:宫腔刮出物或子宫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
(一)少量或中等量阴道流血: →广谱抗生素、缩宫素及支持治疗。 (二)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 1.清宫:输液、备血及准备手术条件下轻柔刮宫(防子宫穿孔),刮出物送检病理。 2.术后:继续给予广谱抗生素、缩宫素及支持治疗。 (三)疑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 1.少量阴道出血——住院,予广谱抗生素、支持治疗。 2.阴道出血多——剖腹探查。 ·若切口周围组织坏死范围小、炎症反应轻微——可行清创缝合及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结扎止血; ·若为切口假性动脉瘤形成——首选髂内动脉或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 ·若组织坏死范围大——酌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
产褥妇,26岁。剖宫产术后16天,突然阴道大量流血3小时来院。入院时BP84/60mmHg,心率次/分,Hb84g/L。 1.该患者应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包括 A.行B超检查 B.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输血 C.行清宫术后止血 D.静滴缩宫素 E.静滴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剖宫产术后16天发生的晚期产后出血,并伴有休克。考虑切口裂开可能。所以不能清宫止血。
2.该患者最可能的出血原因是 A.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B.胎盘胎膜残留 C.胎盘附着面血栓脱落 D.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E.子宫切口裂开出血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患者最可能的出血原因是子宫切口裂开出血。
3.该患者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 A.宫腔镜检查并止血 B.剖腹探查、清创缝合 C.剖腹探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D.剖腹探查、行子宫全切除术 E.清宫术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手术止血。最常用的是子宫次全切除术。
年医师保过课程联系周老师开通
技能面授课
医师精品班课程
医师精品面授班课程
课程介绍:执业医师精品通关保过课程祝您一次过关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