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一切都是好兆头

2021-4-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龙抬头,万物生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

中国传统文化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龙头节。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龙抬头”的民间来历

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龙抬头”天文解释“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人们在和煦的暖阳下

剪头发、吃龙耳、赏春花

许下美好的祝愿

春天,真的来了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民间风俗认为,在这一天理发

可以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因此每逢这一天

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

孩子要“剃喜头”

祝学业精进,出人头地

大人要“剃龙头”

愿平安顺遂,万事遂心

理发迎合了新一年的蓬勃之气

既饱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也寄托了个人对生活的新期待

二月二可谓“中国传统理发日”,民谚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个振奋身心的传统民俗,适宜踏春、在春风中舒展,以勃发生机;这天要剪头发,哪怕剪一根也可以,祛腐生新,让新鲜的阳气窜升到每一根发丝。二月二剪发,散郁热,疏通头部能量▼中国古代的占星术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形似一条苍龙的“东方七宿”,开始慢慢在东方显现。这是春天的典型星象。龙抬头,雨水降临,大地如酥,准备好了新一年的孕育。宜洗头、剪发、沐浴,或按摩头部,彻底疏通气机通道,喜迎东方新格局。《内经》里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二月二的老习俗是剪头发。这段时间   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吃油炸糕为“吃龙胆”,吃麻花为“啃龙骨”,饼也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此外,“二月二吃豆豆”,不少地方当日还有炒豆子、吃豆子习俗。二月二,踏青节   宋朝把二月二指定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节”。到了元朝,又有“踏青节”之称,费著《岁华纪丽谱》记有,“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轻衫,细马,春年少,此时节,日子如诗,时光含香,好景却不长,愿你不负良辰,一步一欢喜。传统节日里的文化味儿   春是四季之始,意味着希望。“二月二”到了,农民们会“打囤围仓”,一边还要说着吉祥话,比如“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期待到了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民俗学专家高巍说,“二月二”跟惊蛰日期接近,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蛇虫。有时人们会在“二月二”到来后,在床头、水缸角落里开始,把灰一类的东西撒在地面上,一直绵延到屋外,叫作“引龙回”,期盼将毒虫们“镇住”。   无论是理发、驱毒虫,还是吃盒子菜、龙鳞饼,都是为了趋利避害,取一个“万事随心”的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人们许下美好的祈愿,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精气神十足,让好运从这头直到那头。但所有好运都事在人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二月二龙抬头,老人说要采龙气:“吃3样做3事”,好运相伴一整年。

三吃:食龙头--猪头肉

二月二有“龙抬头,吃猪头”的食俗。自古以来,猪头都是供奉祭神的供品,“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把正月里剩下的猪头作为祭品,先供给龙王吃,龙王先享用了,自己再吃,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对新的一年年有个好盼头。

食材:猪头肉、生抽、老抽、料酒、酱油、姜葱、八角、香叶、桂皮、甘草、草果、冰糖

做法:猪头肉处理干净,加少许料酒焯水备用,炒锅放适量油,放入冰糖炒溶化,倒入适量开水大火煮开,放入生抽、老抽、八角、香叶、桂皮、甘草、草果、姜葱,再放入猪头肉,小火炖煮1个小时,煮好后捞出放凉切块即可。

食龙胆-炸油糕

二月二吃油炸糕,称之为“食龙胆”。把黄米磨成黄米面,掺一点白面、鸡蛋、油、糖,揉到一起,炸成金黄色的炸糕,一个个金黄色的炸糕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了,二月二吃油炸糕,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期望,寓意来年节节高。不能吃油炸的,也可以直接蒸熟了吃,称之为“素糕”。

食材:黄米面,面粉、鸡蛋、油、糖

做法:把黄米面和少许面粉混合在一起,敲入一个鸡蛋,放入适量清水、少许油、糖揉成面团,然后搓成一个个小丸子。把油烧至7成热,放入小丸子小火炸至金黄即可。

食龙耳-饺子

饺子的形状和耳朵很像,所以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二月二吃的饺子一定要是荤素搭配的“肉菜饺子”,“肉菜”谐音“有财”,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运滚滚。

食材:萝卜菜、猪肉、生姜、生抽、蚝油、饺子皮

做法:萝卜菜焯水备用,猪肉剁碎,将萝卜菜剁碎,和猪肉一起放入碗里,加入生抽、蚝油、姜末拌匀,放置15分钟,然后将饺子包好。煮饺子时要先把水煮开,然后下饺子,中途加入三次冷水(半碗),防止水沸腾把饺子煮烂,煮到饺子浮起来就行了。

做3事:撒灰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在二月二这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这一习俗,撒柴灰、石灰或用糠都可以,具体做法,各地不尽相同,从井边开始撒灰,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再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意在“拦门辟灾”、“辟除百虫”。

剃头

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在“龙抬头”这一天,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孩子在这天理发叫“剃喜头”,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顺风顺水,出人头地。而大成人理发则叫“剃龙头”,寓意辞旧迎新,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开笔

开笔礼,在古时被称为读书人的人生四大礼之一。二月初三是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举行“开笔礼”,期待孩子学业有成。现在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这项民俗文化活动,二月二这一天,老师为学生点砂开蒙,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每到二月初二,人们为了沾上神龙的气息,还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但这些庆祝活动中,民间也有不少的风俗和忌讳,明日龙抬头,老祖宗留下的这“1采2吃3不碰”要知道,老传统有讲究,做好一整年健康有好运。

一、龙抬头,早晨龙气记得“采”

二月初二是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吉日,犹如一年之始,一日之晨,因此在这天早晨,民间有“采龙气”的习俗。

相传,二月二是青龙升天的日子,也是“采龙气”的最佳时间,一般家中有老人的更是讲究到了“卯月、卯日、卯时”(二月二早晨的5点到7点)这样的吉时才能“采龙气”,此时讲究面向东方,深吸五口气,这就是“采龙气”,吸了龙气,寓意着吸走了“财气、运气、福气、喜气和人气”,一整年都会福运满满。

二、龙抬头,2种美食记得吃

1、吃龙食

二月二龙抬头,自然少不了吃些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因此,这一天的吃食大多都以龙来命名,如吃卤肉被称为“食龙头”,吃春饼被称为“咬龙鳞”,吃炸油糕被称为“吞龙胆”,吃馓子被称为“啃龙骨”,吃龙须面被称为“扶龙须”,各种美食都被赋予了龙的含义。

既是要敬仰龙,为何要将龙都吃进肚子里?其实,在过去老百姓眼中,龙是吉祥、是福气的象征,龙的每个部位都沾满了“福气”,吃下去的并不是龙,而是龙身上的福气,以龙祈福,生活才会越来越美满富足,风调雨顺福气多。

2、吃金豆

“二月二,吃豆豆”,在民间,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都要“炒金豆”,待炒开花后端到院庭,院里会焚香设案,供上炒“开花的金豆”,待供奉完毕后和家人互相分享。所谓的“金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吃的“玉米花”,但二月二炒金豆的习俗从何而来呢?

传说,当年武则天因篡位登帝,引得玉帝震怒,于是下令三年内人间不得降雨,但掌管布雨的龙王不忍百姓遭难,便违令偷偷给人间降雨,后来玉帝知道了,便将龙王镇压在大山下,并立碑道“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于是百姓纷纷寻找开花的金豆。

后来,到了二月二这天,百姓发现晾晒的玉米金黄发亮,像金子一般,于是将它放进锅中炒开了花,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这样“炒金豆”,后来玉帝无可奈何只能让龙王重登天庭。久而久之,吃金豆也就成了二月二的民间习俗,一是感谢施恩于民的龙王,二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龙抬头,3件事情不要碰

1、不碰针线剪刀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碰针线、剪刀等利器,但用于理发的剪刀和推子除外,相传二月二这天,龙王会抬头观天下,如果这些利器刺伤了“龙目”,龙王就会无法布雨,从而造成旱季,老百姓和庄稼都会遭难。

2、不碰石磨

在古时,老百姓认为石磨就是龙头,因此在龙抬头这天,磨面的石磨不能使用,第一是怕压住了龙头,惹龙王不悦,二是怕磨面时将“龙头”研坏了,因此在山东一带,人们会提前一天,将磨房打扫干净,将磨得上下扇都抬起来,表示不能使用,也谓之“龙抬头”。

3、不能用河水洗衣服

二月二这天是龙的日子,也是龙王布雨放水的吉时,民间认为,这天妇女们不能用河水去洗衣服,因为洗衣服会污了河水,河水一脏就会损伤“龙体”,属于不好的象征。

——老井说——

我国千百年来一直受“龙文化”的影响,人们相信,每逢二月初二,我们的“中国龙”会幻化成各种形式的仙灵,护佑着一代代龙的传人,二月二龙抬头自古就被老百姓视为纳祥转运的日子,旧时的民俗虽没什么科学依据,但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和如今都是一样的,这些老传统、老讲究还是要懂得,并代代传承下去。

二月二龙抬头,健康养生知多少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洒青灰,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龙抬头,虫子蚂蚁往外游;炒金豆,理新头,家家户户擦犁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家家户户鞭耕牛……”唱的是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二月二,这首童谣概括了“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的中国传统民俗日,意义已不仅和农耕有关,而已演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日。相传这也是天上主管云雨龙王抬头的日子。而在民间,二月二这一天至今保留着许多风俗,龙抬头日,要吃春饼,寓意“吃龙鳞”;要理发,寓意“去旧迎新”。

龙抬头也是春节之后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正月已过,意味着春天更近了一步。站在春天的门槛上,在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里,养生达人在饮食和保健方面该注意些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身体变化

HAOXIANGNI

《内经》里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春天的气机不利,多为肝气升发太过导致降的功能不足,造成的颈项及头部能量“瘀”的状态。春气病在头、项,像头痛、头晕、血压升高、脑中风、颈肩僵硬、眼睛红肿模糊干涩等跟肝关系比较大的毛病,这段时间比较多!在二月二代表的春天,最宜使体内的郁热上散,或做个头部刮痧,疏通头部能量的“淤阻”,将已经逆行到头上的多余的火气疏散。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养生

HAOXIANGNI

少酸多甜,春季肝气旺盛,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又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之品,如红枣、蜂蜜等,忌酸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

饮食篇

营养均衡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少酸多甜春季肝气旺盛,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之品,如红枣、蜂蜜等,忌酸涩。多食蔬菜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随着春季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运动篇

多锻炼到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可使人心情舒畅,从而可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感冒。有氧运动每周3次快步走,每次30分钟,步频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结合养生功、瑜伽、太极拳等,能起到活动关节、放松肌肉、缓解身心疲劳的作用。

生活篇

头部按摩春困的时候,可以做下头部按摩。将手指合拢,指尖轻轻按在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转6次,再以逆时针方向转6次,可帮你恢复精神哟。养绿植给办公桌增添一抹春色,拥有自己的天然氧吧,也是个提神醒脑、健康养生的好办法。

预防篇

“二月二,龙抬头。”据说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之后,雨水便会逐渐增多起来,气温也随之开始急剧回升,所以人特别容易上火。专家指出,春季人表现出的上火症状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症状要“对症下药”。

一、肺爱“发火”

:大便干、烦躁易怒、手足心热、喜食冷饮

在家长们春捂秋冻的包裹下,有些孩子动不动就发烧,稍有风吹草动,体温立刻就会升高,令人防不胜防。“从中医的角度看,小儿发热多是由于肺部感受外邪所致。小儿之所以反复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于肺部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大便干、烦躁易怒、手足心热、喜食冷饮,且食欲一般都比较差,睡觉时喜欢蹬被子,喜欢俯卧而睡,口唇发红、舌质红、舌苔少,脉细而快。

:肺热郁闭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汤等。

二、肝爱“发火”

: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便秘

“对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而言,冬天蓄积于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要是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起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一般来说,肝火旺盛时常伴有性急易怒、口苦咽干、眩晕头胀、面红耳赤、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便秘、尿色赤等症状。所以肝火旺盛的年轻人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食物,不宜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

:可用中药对症治疗,而且要少吃酸味、多吃一些甘淡性温微辛的食物,以养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

三、胃爱“发火”

: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悸失眠

中年人往往因为事业及家庭压力大而伤肝发火。出现胃火,一般表现为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多食善饥、口渴喜冷饮,伴有面红耳赤、性急易怒、心悸失眠、畏热汗出、头晕目眩、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等。

:平时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不足。

四、心爱“发火”

: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女性在春天情绪极不稳定,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比较易受情绪刺激,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这主要是由于心肾阴阳失调而导致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失眠多梦、胸中烦热、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疮、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红等。

:饮食上应多食酸枣、红枣、百合等补养心肾之品。

五、肾爱“发火”

:失眠盗汗腰膝酸软

老年人在春天肝阳旺盛,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容易导致肾阴亏虚,从而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心悸汗出、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是口舌糜烂、舌质红或等。

:平时饮食上应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面团等;多食富含维生素B族、C族及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西红柿、红薯、胡萝卜、橘子等。

预防风湿“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带来了大量的雨水,雨水增多湿气会加重,无疑为风湿病、关节炎的朋友带来诸多困扰。大家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保暖,适当“春捂”。防过敏二月二又称踏青节,天气晴好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赶往郊外踏青。这时候可要注意了,春季花粉四处弥漫,极易造成花粉过敏,引发皮肤病。所以出外踏青时要做好准备工作,防护眼镜、遮阳伞、口罩、纱巾等准备好。同时,不要随便采摘食用鲜花野草。

注意睡眠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很多人睡得并不好。我国有超三成居民睡眠质量不合格!睡眠缺乏会导致中风、糖尿病和早亡的风险大大增加。春分时节,定时作息,规律睡眠。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养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医认为,春季是历代养生家重视的季节。立春以后,阳气开始升发,所以春季养生保健一定要顺应春令,注意气候多变。

龙抬头时节的养生

一、化湿

这一天我们如何来养生,我们都知道这一天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下雨和雨季,因为我们知道雨季一来湿气就会多,所以要注意化湿,一方面可以喝祛湿茶,比如春茶里面放上一些陈皮、薏米、茯苓这些中药材,做成一个小配方,放在茶里边一起冲着喝,这样就可以达到一定的去湿的功效。

二、注意添加衣物

龙抬头这一天也正好横跨着惊蛰前后,这个时候可能气温会骤然冷或者骤然热,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添加衣物,这就是第二个养生的注意事项。

三、防止上火

第三个注意养生事件就是春季的时候万物生发,人们的火气比较重,容易上火,比如容易动肝火,火气大了之后,人就容易干燥,所以这个时候也需要清火养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休息,不要运动过头,出大汗,运动的时候要适当的运动,平时可以喝一些茶饮,比如养生的时候有的人说话比较多,容易口干舌燥,就可以喝雪梨汤,用雪梨煮水,可以润肺化痰,防止春天干燥的气候伤阴分,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以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

四、防过敏

二月二又称踏青节,天气晴好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赶往郊外踏青。这时候可要注意了,春季花粉四处弥漫,极易造成花粉过敏,引发皮肤病。所以出外踏青时要做好准备工作,防护眼镜、遮阳伞、口罩、纱巾等准备好。同时,不要随便采摘食用鲜花野草。

二、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春季饮食调养要注意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1、饮食应少寒多辛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2、多吃甘温性食物

晨起时要喝温热的开水,而不宜喝凉开水,否则会更伤阳气。另外可以选择一些温热、平和性质的食物。如:桂圆、大枣、红糖、山药等。日常的菜品如韭菜炒鸡蛋、涮(炖)羊肉都可温补阳气。同时米汤也可补阳气。大米汤不仅补充津液,而且能帮助大家恢复胃气,胃气是养生的根本,中医讲土(胃五行属土)生万物。

三、艾灸养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相应地由冬天的闭藏状态转为升发条达。而经过整个寒冬的消耗,人体的阳气已相对不足,此时如果能顺应春令,合理地养护阳气,升发阳气,必能借天时,驱赶身体的病邪,恢复身体整体的功能。

艾灸具有祛寒湿补益阳气的作用。此时艾灸,可以养阳助生发,调肝养肝,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中医认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生物养生

生物渗吸疗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疗法适应的病症都可以用此法进行调理。

体外调理,透皮给药,打通经络,激活细胞,让患者亲身体会排出风、寒、湿、酸毒的感觉,被誉为划时代、超越性、纯绿色“安全幸福疗法”

一.顽固性头痛、鼻炎、咽炎、失眠、面瘫、早期白内障、近视等。

二.颈肩腰腿痛、痛风、偏瘫、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下蹲屈伸困难、风湿、类风湿等。

三.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杂症。

四.手脚寒凉怕冷、阳痿、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综合症。

五.静脉曲张、血栓、顽固性便秘、胃肠炎、气管炎、哮喘等。

作为一个吉祥的日子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

多以“龙”为名

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

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在庄稼人眼里

“龙抬头”是很重要的日子

因为这个时节

年庆刚刚结束,雨水逐渐增多

繁忙的春耕即将开始

而春到江南,雨水缀春丛

迎春、早樱层层珠玑

玉兰、海棠团团锦绣

恰是赏春郊游好时间

去年花开时

我们正经历疫情

繁花盛开也是寂寥

今年暖风熏得花色好

不要再错过与春天的约会

二月二,龙抬头

一切都是好兆头

万物复苏时节

最适合将过往的烦恼卸下

带着对未来的期许重新开始

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为了梦想,努力奋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xdljx.com/pqyyf/12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